“有麻婆豆腐、小炒肉,還有玉米排骨湯。”近日,在昭通市水富市云天化家屬生活區幸福食堂,水富市紀委監委專項監督組與正在就餐的老人們親切交談。
“方便實惠。”老人們告訴監督組,這里不僅解決了他們的三餐問題,而且社區醫生也會定期為他們測量血壓血糖。
為答好“一老一小”民生答卷,水富市紀委監委緊盯日間照料中心、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機構,通過實地走訪、查閱資料、暗查暗訪等“嵌入式”監督檢查,重點整治機構閑置擠占、虛報套取、貪污挪用資金問題和侵害“一老一小”民生領域生活待遇保障權益問題,整頓機構收費不規范等問題。
這僅僅是我省高品質做好“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工作的縮影。
悠悠萬事,民生優先。近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以“一老一小”民生領域為“小切口”,始終把“一老一小”民生領域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點監督工作,持續跟進開展政治監督,抓住重要政策、重點對象、關鍵環節精準監督,督促抓好組織架構、隊伍建設、資金保障、專業提能四個維度,監督相關部門回應民聲,項目資金向“一老一小”弱勢群體傾斜,提升“一老一小”關愛保護有著落,實現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水平顯著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不斷織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網”。
牟定縣紀委監委以“一老一小”民生領域為“小切口”,采取“室組地”聯動監督方式,對相關職能部門擠占農村養老補貼資金以及學校擠占挪用專項經費等腐敗和作風問題進行糾治查處。圖為該縣紀檢監察干部在蟠貓鄉水冬瓜村了解相關情況。通訊員 王德芹
開展“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專項整治
以優質的公共服務關懷“一老一小”,是彰顯城市溫度的重要舉措。
“不用排隊,服務周到。”家住昆明市官渡區關上街道金汁路68歲的張元慶老人對最近開展的社區免費體檢工作非常滿意。
之前,由于種種原因,造成很多老人不知曉該政策而“放棄”。2023年,官渡區紀委監委在開展“一老一小”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中,一舉解決此類問題,群眾滿意度大幅度提升。
官渡區持續靶向聚焦、精準開展派駐監督,始終用心用情服務“幸福官渡”建設,統籌規劃“一老一小”民生領域設施布點布局,建立1個區級養老綜合服務中心,8個街道居家養老服務調度中心,N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站點、老年人活動中心、社會組織、養老服務人才學院等官渡區“1+8+N”養老服務體系,完善“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推動以‘事’破題、以‘題’促進。”官渡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建立“官渡照護”服務品牌,優化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完成家庭床位建設640張,“官渡照護”現已開展服務132648人次,服務總時長174686.49小時。其中,已完成家庭養老床位、適老化改造項目1087戶。
不僅如此,該區先后成功創建全國首批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區,建成1個區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8個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101個社區“兒童之家”,建成完備的“1+8+N”三級聯動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同樣,在昆明市盤龍區、五華區,為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紀檢監察機關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為契機,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增強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四項監督”關聯性互動性,推進“室組地巡”聯動工作,強化精準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為推動“一老一小”民生領域服務高質量發展貢獻紀檢監察力量。
盤龍區東華街道在構建“共建、共享、共治”基礎上,突破老齡化社會治理格局,成功打造“東華頤養”老齡化社會治理品牌,并以“東華溫度·暖流奔涌”、“普慈英鳳”、“圓夢一平米”、“幸福食光”等項目為紐帶,對轄區的各類主體和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切實提高轄區老年人及其家屬的幸福感、滿足感和歸屬感。
“基數大、增速快。”在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方面,五華區紀委監委對建設和運營開展“體驗式”監督,通過發揮左右銜接、內外聯動工作合力,督促職能部門不斷健全完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以科技為引擎,整合多方養老資源,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實現“養老”到“享老”的轉變。
推動落實“一老一小”關愛服務
楚雄州以強有力的監督推動落實“一老一小”民生領域關愛服務,督促職能部門圍繞就近就地就業、服務延伸、適老便捷、問需解困等內容,用暖心、放心、用心的“家門口”服務,詮釋“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該州在“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問題上,采取“紀檢監察監督+行業部門監管”聯動方式,督促人社部門圍繞社會救助政策、養老機構管理等方面開展全面自查,對發現問題建立臺賬并推動整改,就發現問題線索與紀檢監察機關加強互通研判,深入查找單位及個人失職失責、濫用職權等“責風腐”問題。
針對民生保障“敏感”環節,對擠占挪用專項經費、違規招標采購物資、套取資金濫發福利、違反財經管理制度、質次價高侵害群眾利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排查,對干部在資金補助核對發放過程中存在的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運用“四種形態”精準處置。
對監管不力、把關不嚴等問題,采取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形式推動堵漏建制,與職能部門建立信息共享、問題收集、線索移交等協調配合工作機制,構建起“室組地”聯動監督體系,變“單打獨斗”為“攥指成拳”。同時,將“改、治”貫穿專項監督始終,壓實部門責任,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靶向思維,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確保問題整改、治理的“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實。
在普洱市寧洱縣、江城縣和墨江縣,紀檢監察機關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公共設施建設等事項,開列具體工作清單,縱向聯動監督,構建立體式監督網,與相關部門協同發力,把落實“惠民行動”整治情況納入巡察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等重點任務,督促業務主管監管部門完善制度、防范風險、補齊短板,以有力監督增強滿意度。
同時,按照分級分類、精準監督發現問題的原則,采取上下聯動、直插一線的模式,督查責任落實、財政資金撥付、營養膳食補助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
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對于“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履職不力問題,堅決對問題線索背后的責任、腐敗和作風問題一并深挖;實現由點及面,把查辦案件與糾風治亂相結合,選取共性問題開展專項治理,由表及里,推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健全完善制度,堵塞監管漏洞。
墨江縣紀委監委針對發現的問題,督促相關部門有力有效監督健全長效監督機制,實行“銷號式”清單管理,持續跟蹤督促整改到位,確保學生吃上“放心餐”“滿意餐”。
靶向監督,專項監督。普洱市從群眾反映最強烈、問題最突出的方向入手,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領域相關小微權力的使用,分級分類開展集中整治。在監督推動下,普洱市不斷健全“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工作推進機制,督促一項項惠民舉措接連出臺、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
精準監督“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問題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查處養老領域違紀違法問題1件1人,批評教育4人。”日前,紅河州開遠市紀委監委發布查處“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工作成果,這彰顯了該市糾治民生痛點問題“零容忍”的堅決態度。
紅河州延伸監察觸角,打造群眾身邊的“監督哨”,精準監督“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存在的問題,全力推進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拓寬監督網,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將監督末梢延伸至群眾身邊。
有這樣一個案例。該州蒙自市委第一巡察組對觀瀾街道開展常規巡察,發現部分老人高齡津貼未發放到位,讓惠民利民政策成為擺設。帶著問題,巡察組逐村逐戶對年滿80周歲及以上老人家庭進行核實。原來,因街道工作人員更替,補助政策把握不精準,未對低收入農戶基礎信息摸全摸清,導致26名老人未享受到高齡津貼補助,漏發補助資金5.6萬元。
針對巡察發現高齡津貼“遲到”及其他“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問題,巡察組督促街道黨委立行立改。為此,該市將高齡津貼漏補情況納入全市監督推動“一老一小”民生領域工作的重要內容,并下發巡察建議書,督促開展全市高齡津貼專項排查整治,圍繞“高齡津貼漏發、違規享受、排查整改不力、津貼發放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要求各鄉鎮各部門自查自糾、集中整治。
目前,已推動整改問題23個,全力保障全市符合條件的7149名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
“對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堅決一查到底。”紅河州調準“顯微鏡”焦距,對近年來涉及“一老一小”民生領域的信訪舉報件和問題線索清倉起底,運用“紀巡審”聯動協作機制,通過信息共享、案件線索移送、工作會商、線索研判等方式同頻共振、同向發力,針對發現的問題線索,統籌開展養老領域財務專項檢查,持續加大辦案力度。
與此同時,該州把解決突出問題與提升治理效能結合起來,對查辦的典型案件進行深層次剖析,深入查找行業和單位治理中的薄弱環節、管理漏洞、制度短板,針對性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推動建立完善制度機制31項,推動系統施治、標本兼治,達到發現一類問題、查處一批案件、規范一個領域的深度治理效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要持續加大力度,聚焦“一老一小”實際需求,建立專項臺賬,進行跟蹤督辦。同時,在改善民生上不斷發力,對發現的問題集中整治,突出靶向思維,做到明察與暗訪相結合、重點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鐵腕亮劍“一老一小”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以實實在在的整治成效回應群眾關切和期盼。(汪波 歐陽宏 章苾鈺 陳艷坤 葉向暉 龔靜 徐雪)